
字母缩写 | 定义 | 参考标准 | 描述 |
β (Beta) | 共因失效 | IEC 62061 | 多通道系统各通道的独立运行程度。 根据所得的 CCF,范围是 0.1~0.01。 |
λ (Lambda) | 失效率 | IEC 62061 | 随机失效频率。组件在的随机失效频率通常被称为失效率,即每小时内失效次数。与之相对应的是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MTBF),单位为小时。 当突发的压力累积到一定程度,超出了所设计的组件最大设计强度时,就会产生随机失效。随机失效发生的时间间隔不固定,且完全不可预料。但从长远来看,失效率则接近恒定。两个标准提供的 PFHd 计算方法只针对随机失效进行估算。测量失效率的单位是 FIT(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失效),相当于每 10 亿小时发生一次失效(F = 1表示每 109 小时发生一次失效)。 |
λs | 安全失效率 | IEC 62061 | 非危险失效概率。非危险失效对控制系统没有任何安全影响。控制系统仍然能够确保安全保护。 |
λd | 危险失效率 | IEC 62061 | 运行危险失效概率。危险失效会妨碍控制系统继续提供安全保护。 |
λdd | 检测到的危险失效率 | IEC 62061 | 检测到的危险失效率。可检测的危险失效通过自动自诊断系统检测出来。 |
λdu | 未检测到的危险失效率 | IEC 62061 | 未检测到的危险失效率。无法检测的危险失效不能通过自动自诊断系统检测出来。 这些故障决定了 PFHd 的值,进而决定了 SIL 或 PL 的等级数值。 |
Cat. | 等级 | ISO 13849-1 | 计算给定 PL 等级时,等级是应考虑的主要参数。 其定义了 SRP/CS 抵抗故障的能力以及故障时的性能。 根据组件的结构分布,共有 5 个等级。 |
CCF | 共因失效 | ISO 13849-1 IEC 62061 |
由共因引起的失效。 因发生一个或多个可导致多通道系统通道故障的事件而造成的失效。 可用来测量冗余通道运行的独立程度。 根据评定评分结果进行估算,可能的最高评分为 100。 |
DC | 诊断范围 | ISO 13849-1 IEC 62061 |
通过运行自动自诊断系统而降低危险硬件失效的概率,一种测量系统有效性测量方法,可提前检测出系统自身可能的运行故障。 该参数的范围是 60% 至 99%。 |
MTTFd | 平均失效间隔时间 | ISO 13849-1 | 潜在的危险随机失效(非通用失效)的平均间隔时间(年)。可能针对的是单个部件、单个通道或者整个安全相关系统。 |
PFHd | 每小时危险失效概率 | IEC 62061 | 每小时危险失效概率。 安全相关控制系统所提供的降低风险因子的量化表示。 |
PL | 性能等级 | ISO 13849-1 | 性能等级。在 ISO 13849-1 中,运用性能等级 (PL) 概念对失效的可控程度进行评估。 在可预测的运行条件下,其代表 SRP/CS 执行安全相关功能的能力。其共分为 5 个等级,依次为 PLa 到 PLe。 PLe 表示的是降低风险的最高等级,而 PLa 表示的是最低等级。 |
PLr | 要求的性能等级 | ISO 13849-1 | 要求的性能等级。 表示在 SRP/CS 所用的各个安全相关部件所起到的降低风险作用。可通过风险曲线图获取 PLr 值。 |
SIL | 安全完整性等级 | IEC 62061 | 安全相关功能的完整性等级。依照 IEC 62061,用以说明安全相关控制系统抗失效能力的等级(一共三级),其中 3 级的防护等级最高,而1级则最低。 |
SILCL IN | SIL声明 | IEC 62061 | 子系统结构及故障检测能力所能达到的最高 SIL 等级。 |
SRP/CS | 控制系统的安全相关部件 | ISO 13849-1 | 控制系统的部件能够保持或达到机械安全状态(相对于特定安全相关传感器)。 |
SRECS | 安全相关的电气、电子和可编程电子控制系统 | IEC 62061 | 电气、电子和可编程控制系统的失效会直接导致机械运行相关的危险因数增加。 |
T1 | 验证测试间隔 | IEC 62061 | 验证测试间隔。验证测试是从外部实施的手动检查,用以检测部件故障和性能衰退,这些都是内部自诊断功能无法检测到的。测量以时间为单位(月或年,后者更为常见)。 |
T2 | 诊断测试间隔 | IEC 62061 | 自诊断功能的测试间隔。两次内部故障测试之间的时间。测试由问题 SRECS 或其他 SRECS 内部的专用电路自动执行。 测量以时间为单位(从毫秒到小时)。 |
SFF | 安全失效分数 | IEC 62061 | 除危险失效外的所有失效总概率。 表示安全相关控制系统发生非危险失效的次数在总故障数中所占的百分比。 |